|
技术交流 | 电路欣赏 | 工控天地 | 数字广电 | 通信技术 | 电源技术 | 测控之家 | EMC技术 | ARM技术 | EDA技术 | PCB技术 | 嵌入式系统 驱动编程 | 集成电路 | 器件替换 | 模拟技术 | 新手园地 | 单 片 机 | DSP技术 | MCU技术 | IC 设计 | IC 产业 | CAN-bus/DeviceNe |
请问大家了解这样的电子管吗?进来看看吧 |
作者:ljxlike 栏目:技术交流 |
2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ychang 于 2006/6/1 17:24:00 发布:
照片看不大清楚 从左下图看,可能是直热式的双二极管。 这种管子一般是整流用。 |
3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6/6/1 18:43:00 发布:
从左上图看更象双二极管。上面没写型号吗? 这样的双二极管一般用来做全波整流的。 |
4楼: | >>参与讨论 | ||||
作者: tyw 于 2006/6/1 19:10:00 发布:
80整流管.老掉牙的东东了拉,哈哈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2006-6-1 19:12:20 修改者:tyw |
5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ljxlike 于 2006/6/1 19:33:00 发布:
整流桥?? 那这个东西是否跟现在的整流桥堆同等意义呢? 我听说过有人把这个用在功放机上,那它能起到什么优良性能呢? |
6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tyw 于 2006/6/1 19:56:00 发布:
80#是共阴极双二极整流电子管,至于功用,让胆管烧友来评论吧 ![]() 整流電路的內阻、雜音、效率 使用於音頻放大器整流電路裡的元件,最常用的就屬二極真空管和矽二極體。由於放大電路之主動元件(真空管、電晶體)以直流工作,所以必須將市電升降壓後,予以「整流」,使成為脈動式的直流,經濾波電容平整後,供各放大級來應用。整流用的真空管,結構上可分為旁熱式和直熱式兩大類,結構雖然稍有差別,都還方便使用。6X4、5Y3、5U4、5AR4、5R4及一些數字管都是常用的整流管。整流管的內阻仍然相當高。用在前級放大器及單端後級較為輕鬆,拿來用在推動大電力的功率放大就困難許多。由於各整流管的內阻相差不小,所以即使更換一只整流管,也很容易造成非常不同的聲音表現。較柔、甜、硬、乾、瘦等等的形容不一而足。反觀半導體材料科技突飛猛進,這十數年來所生產的整流二極體,早已達到超高速、高耐壓、大電流、低漏電、低雜音等高水準的需求。各廠家都有許多相當優秀的品項供選擇應用,而且價格廉宜。常聽人說,使用二極體整流,聲音較乾較硬,較沒有管球味,而且並不好聽。筆者倒是有不同的看法。事實上使用整流管的電源內阻,是比使用二極體整流之電源內阻高出甚多。兩者的效率相差很多,加上負載後,二者的差異就更明顯。另外,高電壓、大電流(其實也僅數百毫安而已)的整流管,其熱噪音也相對提高。因此在那些類型的放大電路上,要選擇何種整流管、作成什麼方式的整流,都是一個極費心的問題所在。在任何狀況下,我們大家都希望電源內阻越小越好。它真正的含意即是希望有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容量電源供應,使擴大機在工作上能瞬變反應極佳。能量充足,出好聲的機會必然大一些。許多管友也曾討論,每隻強放管頂多用掉百餘毫安,即使四支也不過六、七百毫安,是否需要像那些發燒機一樣,使用那麼大容量的濾波電路,固態橋式整流子等?這裡我們願意指出,大部份發燒機的電源都儘量維持2-4倍所需的最大電流需求;更有甚者,4-6倍的功率容量也是常事。如此的電源,絕對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內阻較低、能量豐沛、對各種音樂的演出都能輕鬆愉快。我們大家所懷念的銘機,包括Mclntosh C-22前級在內,幾乎都使用了類二極體的整流。因為這是最簡單、可靠且效率較高的一種方式。 目前眾家的運用大致上有:(1)全真空管整流(2)半截真空管、半截二極體(3)先二極體再真空管(4)二極體整流等等。其中(1)(4)多出現在廠機裡,而(2)(3)就比較多是業餘雜誌DIY族的喜愛,筆者不欲多作評論,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我們必須慎重考量的,那就是變壓器的效率問題。任何形式的變壓器因為具有鐵損及銅損的自然現象,設計製造再好的變壓器,其效率頂多也僅80至90%之間。如果整流電路的效率也是80%,那麼整個電源的有效使用率就僅剩65至75%而已,其他的就都變成熱,使得擴大機處在較高的溫度下工作。如何作恰當的選擇運用,就端賴各個製作者的明智決定。筆者並不反對全波橋式真空管整流(必要時還可以併聯以降低阻抗、增大電流),以供大功率放大之用。然而那幾組相當耗電的燈絲繞組,所帶來電源變壓器的溫升,製作成本的增加,大電流管所帶來的高溫和昂貴,必然使擴大機處在相對高溫、穩定性極度考驗的惡劣情形下工作。製作成本、重量、體積等其他的因素,是否也應詳細考慮。 整流電路的型式及紋波率 (圖1至圖3為常用的整流電路。A為真空管整流,B為二極體的方式。RL表示負載電路。) ▼圖1為半波整流電路。F繞組供整流管燈絲使用,輸出的直流波形有如圖示。前面的是整流前的交流高壓波形,後面的則是整流後的脈動直流波型。燈絲加熱,陰極即發射電子。當整流管屏極的電壓處於交流電的正半週時,屏壓為正,屏極吸收自陰極放射出來的電子,負載就有電流通過。當屏極處於負半週時,由於和放射電子的極性相同,相互排斥而沒有電流通過負載RL。所以輸出的直流電壓就如圖示,僅是正半週有輸出;電流也始終是同一方向,但卻是波動式的直流。半波整流僅得一半的輸出,效率不佳,通常僅用在耗電較少的電路。實用上音頻放大器的偏壓電路適合使用此種方式,它有個優點:簡單及成本低。 ▼圖2為全波整流電路。為了能解決半波整流效率太低的缺點,增加一組相同的高壓繞組,結合成一個有中間抽頭的繞組,使用雙二極管,就成為圖示的電路。如此一來,不管正負半週,都會有一支二極管在工作,亦即都會有輸出(輸出的波形如圖示)。效率當然也是半波的一倍,大部份管球機都使用此種方式作為高壓整流電路。 ▼圖3為橋式整流電路。不需增加高壓繞組,使用4支同型號的整流管。其結果是無論交流電處於任何半週,都有二支管子(圖上是交叉的)在工作,效率極高。但如果是以整流管來製作,它的成本確是最高的。近些年來,半導體科技突飛猛進,高耐壓、大電流、快速的橋式整流子各大廠都有生產。為了保持橋式整流的多項優點,筆者建議,不妨以半導體的橋式整流子負責高壓整流。時下幾乎大部份名廠的大功率管機都採用這種方式,即連數十年前製造的一代銘機Marantz 9,也是以二極體作高壓倍壓的方式處理。如此麻煩的安排,明智的 Marantz工程師仍然放棄了唾手可得的整流管方式,而打造了一代名機。稍後也是經典的Mclntosh MC-275採用了橋式整流子作為高壓整流。大部份的發燒友很能欣賞它們的表現。今日,我們製作擴大機,是否還需堅持管球整流? 就以上的參數觀察不難發現,全波整流的高PIV和較低的變壓器利用率,顯然是較橋式整流的方式遜色許多,半波整流就更無法相提並論。有部分發燒友喜歡以整流管作全波整流。舉個300BSE的例子,在許多的電路圖裡,高壓繞組的電流量大多不超過350毫安。參照上列參數,真的是不太夠;如果再估算整流管之高內阻造成的損失,情況就更不理想。這是真空管整流應特別注意的。否則,所謂的球仔聲,就僅是功率不足,高電源內阻所形成的聲響,要表現目前動態極廣的錄音軟體是相當困難的。 電源濾波器 經過整流後的直流是脈動之直流,含有大量的紋波成份,而放大器工作所需要的直流是純淨之直流。因此,在整流器與放大器之間,必須加以濾波,將脈動的成份消除。基本上,濾波電路是使用平滑濾波電容和扼流圈組成。 電容輸入式的方式是整流器之輸出與地端先併上一支平滑濾波電容,然後串一支扼流圈或電阻,再在扼流圈或電阻的另一端對地併接一支濾波電容,形狀有如「兀」,所以又稱「兀型濾波器」。當然使用扼流圈是比使用電阻的效果優異很多,且直流阻抗很小。 扼流圈輸入式的方式,為整流器之輸出端先接上一支扼流圈或電阻,再在扼流圈的另一端和地之間併上一支濾波電容器。形狀有如倒寫的「L」,有稱「L型濾波器」。 不管是「兀型」還有「L型」濾波器,都可以再增加一至數組成為雙兀、3兀或2L、3L型,以增加濾除紋波的效果。但是濾波級數也不能太多,級數太多,電源內阻必然加大,並不是很理想的事情。實用上,推挽功率輸出級有個一組的兀濾波即已足夠。單端後級多給一級也已足矣!基本上,L型的輸出直流電壓是要低於兀型的輸出。 電源濾波器的C與L值當然是越大越好。當電源加上的瞬間,電容器形同短路,電流理論上為無限大。太大的C值,會致使「短路」的時間變得很長,對整流器將造成永久的傷害。L太大,直流阻抗急速增加,也不是十分理想。因此,適度的C與L值需視放大電路所需來決定方為上策。一部能發好聲的擴大機,電源的部分正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2006-6-1 20:28:04 修改者:tyw |
7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6/6/1 20:08:00 发布:
这东东就是效率太低了,不符合现在绿色能源的指标~~~~~~ |
8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tyw 于 2006/6/1 20:41:00 发布:
电子管作功放有道理,作整流不可取 电子管作功放,由于它是电压元件,音质很好听(现在的VMOS管尽管也是电压器件,但还是稍有逊色,也难怪会有众多胆管发烧迷) 但用作整流实在不可取(除了胆管迷图个虚荣外),价不菲物不美,只有傻冒才会在自已的设计中用80#电子管作整流管.哈哈 |
9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ychang 于 2006/6/1 21:04:00 发布:
图中电子管不是80 80是四脚,这个是8脚。而且屏极长度看着也比80长一些。 管子的玻泡上印有厂家和型号的,但从照片看不清。 |
10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hunyang 于 2006/6/2 15:21:00 发布:
从屏极的结构看,应是整流管,80管倒未必。 |
11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ljxlike 于 2006/6/2 16:34:00 发布:
管子上面写着有型号, 曙光 5Z3P 这看不懂什么意思,用在攻放的话,要给这管子供电也是个麻烦事情,假如说用在功放上有独特的效果的话,值得发烧友一谈 |
12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tyw 于 2006/6/2 17:23:00 发布:
晕菜,怎么不早说 日本独自开发的电子管80K,80S,80BK,80HK是对80的改进。80S是大电流的80管,可以提供接近5Z3P的电流。适于较大电流(250MA)电源整流用。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2006-6-2 17:24:18 修改者:tyw |
13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ychang 于 2006/6/3 3:17:00 发布:
5Z3P也是直热式双二极管,比80更大一些,灯丝是5V3A 用在功放上?这种管子只能整流用,而且与现在的晶体二极管相比较,没有任何好处。首先灯丝耗电就要15W,其次管压降至少30V。 |
14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tyw 于 2006/6/3 7:31:00 发布:
3点多还不睡,买帐了,哈哈 不知lz发此贴的意思,倒引出一帮夜猫子了. |
15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ljxlike 于 2006/6/5 19:46:00 发布:
RE 假如我想用这些管子做个攻放,那要到哪里找这些相关资料呢?比如说电路连接图,外围电路等?? |
16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xwj 于 2006/6/5 20:14:00 发布:
晕,还有人想玩这个 啊 我也想玩,可惜没钱也没时间啊。。。 呵呵 给你一本老掉牙的书: 再给你 喜欢的就研究研究吧:-) |
17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jinggx 于 2006/6/6 12:33:00 发布:
这东西还是挺好玩的. 昨天刚去印一一块板,电电子管加晶体管的混合音频功放.嘿嘿! |
18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liujinfeng 于 2006/6/6 16:44:00 发布:
请问大家了解这样的电子管吗?进来看看吧 淘汰了 又不环保 |
19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zpr 于 2006/6/6 17:35:00 发布:
不知道点亮了可否用来照明 没用过,见过,费电,不做发烧音响就不用这些。 |
20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erichuolo 于 2006/6/6 23:18:00 发布:
晕死 电子管又不是灯泡,如果不是直热式的,光就更少了,有些管子白天不走近看的话你都不知道它已经被点亮了 |
21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yangzq 于 2006/6/7 9:48:00 发布:
这么老的管子现在还在音响上有用处 看来有特点的,生存的时间才能长。谢谢xwj的书 |
22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ychang 于 2006/6/7 12:32:00 发布:
回楼主 “假如我想用这些管子做个攻放” =============== 二极管不能做功放。 电子管,即使是在高保真放大器里,也没有什么优势。 电子管的输入-输出关系非线性较小,失真比较小,双极型晶体管的输入-输出关系非线性很厉害,所以失真很大。这一点电子管确实比双极型晶体管强。 但现在普遍使用场效应管,而场效应管输入-输出的非线性甚至比电子管还小,所以电子管对场效应管,在非线性失真这一点并没有优势。 相反,电子管有很多不足:耗电量大,效率低,体积重量大,寿命短,等等。 我一直认为,在高保真放大器里,电子管优于场效应管的说法,完全是厂家造出来的,不然厂家到哪里赚钱? |
23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6dj8 于 2006/6/7 12:56:00 发布:
回maychang兄 电子管的声音是大家认同的,还有一点就是电子管搭错路也不会很快烧管子,发现问题关电源开关来得及,适合DIY,而且工作时的让人有很暖的感觉 看看我的作品: |
24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xieyuanbin 于 2006/6/7 18:31:00 发布:
我用过5Z4P的整流管. 双整流半桥,耐压400V,电流忘了,应该在数百毫安.一般用在推挽功率放大级高压整流上,年代有些久,记不很清楚,当时维修时也有用1N4007代替的.看这型号意思应该是耐压300V的产品. |
25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tyw 于 2006/6/7 19:14:00 发布:
俺是从矿石机,电子管收音机,半导体收音机一路杀来的,哈哈 至今还有一皮鞋盒子的6N1,6N2,6N3,6A2,6K2,6P1,6P14...... 玩过DL67幻象管吗(那是气象探测仪上用的),只有筷子粗的5极管,61年我从虬江路5角大洋1个买了几个装了一个饭盒大小的6灯机,用电池供电,不用天线能捧在手里用耳机听广播节目,嘿嘿,在那个年代不多的哦. ![]()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2006-6-7 19:25:15 修改者:tyw |
26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ychang 于 2006/6/7 19:34:00 发布:
当初有二百来支电子管 包括RCA出的6C5、6K7、6K8……这些金属管,全扔掉了。 68年到内蒙插队,给生产大队做了一台150W扩音机,输出用四支1625。各位可能不信,变压器完全是拿在手里绕的,圈数全靠心里记着,连绕线机都没有。外壳完全用手加工,钢锯、摇钻、锉刀。 “工作时的让人有很暖的感觉” 当然了,耗电量那么大,就算不加屏压光加灯丝电压,手摸上去都是暖的。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2006-6-7 19:37:17 修改者:maychang |
27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6/6/8 9:56:00 发布:
哈哈……在手上绕变压器,我都不记得绕过多少次了…… 初中时一下课回去,就在那里绕啊绕…………经常被我老爸骂的…… |
28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hunyang 于 2006/6/8 11:44:00 发布:
电子管功放的失真很大 只是这个失真是“粉红”色的,即高频动态不好,但适合人类的听觉,感觉上舒服而已,这就是所谓的“胆味”,这种特性用晶体管也可以模拟,只是电路设计很讲究。《电子报》报社的一本《使用电子文摘》上有大量这类应用,只是我关注这些东西都是十多年前的事了,信息算是严重过时了,记得当年有个300A(直热式的管子)的功放电路就很好。 |
29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su_mj000 于 2006/6/8 12:41:00 发布:
当初好象都是1N2,1A2等管子用在电池供电的收音机里的 当初好象都是1N2,1A2等管子用在电池供电的收音机里的. 记得<无线电>杂志里有一来复式两管收音机电路.记得是用 1A2和1P2.极有创意. |
30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tyw 于 2006/6/8 17:26:00 发布:
凑点热闹,哈哈 忆往事,峥嵘岁月苦乐知多少 看今朝,大千世界醉迷几代人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2006-6-8 17:28:24 修改者:tyw |
31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ychang 于 2006/6/8 19:51:00 发布:
同意chunyang 电子管放大器不容易做。 现在看到有些号称“高保真”的放大器,前级居然用高放大因数三极管。就凭高放大因数三极管这一点,立即可以判断高频响应不会好。这是因为密勒效应,带宽肯定上不去。 比较典型的是示波器。电子管示波器Y轴带宽到15MHz,末级就要用807(FU-7)这样的功率管了。一对807可是能输出80W功率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功率管?很简单,小功率管的增益-带宽积不够。现在的示波器都是晶体管,哪个示波器用这么大的管子?没有。因为现代晶体管的增益-带宽积比电子管大得多(早期晶体管当然不行)。 |
32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erichuolo 于 2006/6/8 22:22:00 发布:
回复6dj8 老兄的这个功放是300B推挽吗?做得好精致啊 |
33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457878 于 2006/6/9 8:41:00 发布:
在此发言的可都是前辈呀,呵呵。。 |
34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liguoguang 于 2006/6/9 10:35:00 发布:
上世纪30年代的东东了,现在还有非用它不可的地方吗? 现在我们大量使用的是半导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场效应管及集成电路,且现在微电子技术发展迅速,大量高增益带宽积、大功率器件使用。原来见过电子管的老产品,想增长一点见识,请问现在有非用电子管不可的地方吗? |
35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hunyang 于 2006/6/9 11:10:00 发布:
巨大功率输出如广播电台的末级功放 KW级输出,这仍是电子管的天下。 |
36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ychang 于 2006/6/9 15:10:00 发布:
回楼上的楼上 电视机和计算机的监视器(非液晶),是电子管。 模拟示波器的屏幕,是电子管。 雷达、微波炉,用磁控管。 |
37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6/6/10 2:18:00 发布:
哈哈……突然想到一个比较搞笑的东西, 弄个CRT显示器的显象管来当三极管用~~~~~~做成一个功放,如果再加上阳极高压和扫描电路, 让显示屏能够点亮,那么亮度就会随着音频信号变化了~~~~如果是彩色的显象管,就更漂亮了~~~~~~ 做个三分频器,分别控制三个电子束~~~~……………… |
38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iC921 于 2006/6/10 4:26:00 发布:
这个东西没机会接触,再有想象力也没办法…… |
39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xwj 于 2006/6/10 8:31:00 发布:
呵呵,没规律的信号只会产生乱七八糟的效果 |
40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ljxlike 于 2006/6/10 10:32:00 发布:
自己不发烧可以为那些发烧的人做嘛,增加收入,呵呵 大家快来研究一下呀,关键是多提供信息,向 xwj 学习! |
41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ychang 于 2006/6/10 18:05:00 发布:
圈圈的思想果然很活跃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工程师的素质的表现。 思想活跃,哪怕这些想法最后被证明是错误的,也比没有思想要高明得多。 这个东西曾经有过。有一种电子管叫调谐指示管,型号有6E1、6E2、6E5P等,用在收音机上指示调谐的准确程度,俗称“猫眼”。这种管子有个类似示波管的很小的荧光屏,当调谐准确时,荧光屏上的阴影最小。其工作原理与示波管相同,但内部有一个三极电子管,将收音机的自动增益控制电压放大后再去控制阴影大小。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每一件东西都要充分利用,尤其是业余者。于是就有人利用这个三极管做音频放大以省掉一只管子。这个管子输入端上同时加自动增益控制电压和检波后的音频信号,从屏极上可以得到放大后的音频信号,屏幕上也可以从阴影大小看出是否调谐准确,而且阴影随音频信号大小抖动,可以看出音频信号强弱。 |
42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一一 于 2006/6/11 9:49:00 发布:
对音质影响不大,还是不用的好。 |
43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6dj8 于 2006/6/12 16:00:00 发布:
回复erichuolo兄 这台是300B单端呀,所有的模具都是我们自己开模做的 |
44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omputer00 于 2006/6/13 2:21:00 发布:
哈哈,谢谢夸奖。合理的胡思乱想还是可以滴~~~~ |
45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ruipeng 于 2006/6/16 10:17:00 发布:
我有一本书 我有一本电子技术方面的书80S 里面有介绍.晕菜菜.... 老掉牙了 |
46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tjqytg 于 2006/6/16 11:28:00 发布:
看图 非常象整流二极管 |
47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diary_dsl 于 2006/6/18 6:46:00 发布:
一般 用处不了解 |
48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大浪MM 于 2006/6/19 18:12:00 发布:
好 稀罕 现在这样的管子不多见 了,有些真空管只是在特殊场合用,多数是用做功放管. |
49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klimer 于 2006/6/19 20:30:00 发布:
晕~~~ 厕所灯坏了...| |
50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jinzq 于 2006/6/23 15:37:00 发布:
请注意晶体管和电子管的差异 玩电子管功放用,如用晶体二极管整流,应注意电子管预热要时间,电子管还没热时,空载的整流高压对电子管不利。还有,晶体二极管和电子管的整流噪声也不一样。玩玩吧! |
51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cby981541 于 2006/6/23 16:47:00 发布:
上大学时老师告诉我们,电子管——过时理论不予研究。 |
52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luzj05 于 2006/6/23 18:14:00 发布:
路过~ 路过~~ |
53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foreversup 于 2006/6/24 22:33:00 发布:
牛! |
54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fanxing789 于 2006/6/26 21:57:00 发布:
哈哈 这到是值得高兴的,当年我们乡村广播站就用这个在功放机上,发热量大,能烤熟鸡蛋呢.现在还有朋友了解这么多.可见现在青年工程的知识丰富. |
55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sharn 于 2006/6/26 22:22:00 发布:
没见过,太霸道了! |
56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超级大灰狼 于 2006/6/29 10:26:00 发布:
电子管并不过时 电子管并不是过时的东西,在大功率的场合还广泛应用的,例如短波的大功率发射台等地方,我们国家还向美国进口大功率的电子管,其价格你们猜一猜是多少?说出来吓死你!一个28万人民币!电子管还有许多优点呢!首先它的稳定性是目前为止任何电子元件所无法替代的! |
57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maychang 于 2006/6/29 12:03:00 发布:
楼上说的第一点完全正确,电子管在大功率方面无法替代 这样的管子都是屏极水冷的。 但电子管的稳定性并不好,用过电子管示波器的都知道。 |
58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xwj 于 2006/6/29 12:21:00 发布:
电子管一个很大有点是承受过载能力强,但寿命较短 |
|
|
Copyright © 1998-2006 www.tgdrjb.cn 浙ICP证03046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