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术交流 | 电路欣赏 | 工控天地 | 数字广电 | 通信技术 | 电源技术 | 测控之家 | EMC技术 | ARM技术 | EDA技术 | PCB技术 | 嵌入式系统 驱动编程 | 集成电路 | 器件替换 | 模拟技术 | 新手园地 | 单 片 机 | DSP技术 | MCU技术 | IC 设计 | IC 产业 | CAN-bus/DeviceNe |
请教:关于一个比较电路的问题 |
作者:song_yong 栏目:IC设计 |
请见图中所示。该比较器可比较L21和L5以及L2和L10两组数据。比较L2和L10时,L10恒为0.1V,L2从0.1V以上降到0.1V以下1ms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即 M=1,此时比较器切换,比较L21和L5,此时,L5恒为1.21V,而L21从1.21V以上往下降至1.21V以下2ms时,比较器输出低电平,即M=0,比较器再次切换。 由于比较器存在延时,图中A点的电位应变化微笑,使M14和M15都可以导通,从而延长对电容充放电的时间。我遇到的问题是,两组比较对象切换时引起比较器输出变化较大,从而使A点的电压变化的幅度比我所期望的大,延时不够,导致状态来回的切换。我应该如何调整管子的宽长比以消除这种不稳定情况呢?或者是可以通过其他的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注:图中单位长度为1.5Μm 请各位帮忙分析一下,感激不尽 * - 本贴最后修改时间:2005-1-20 14:31:24 修改者:song_yong |
2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song_yong 于 2005/1/20 12:15:00 发布:
怎么没有人帮帮我啊? |
3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eeunion 于 2005/1/20 12:50:00 发布:
等一下,我看看 嘿嘿,模电不能着急,要慢慢看 |
4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hspice2005 于 2005/1/20 13:09:00 发布:
看了第一眼,发现你的电路有误 M1,M4,M9,M12的栅极没接入偏置,显然电路不能正常工作! 先把这个问题改正 |
5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hspice2005 于 2005/1/20 13:39:00 发布:
to song_yong 兄 仔细看了你的电路后,有如下见解: (1)由M5,M6,M7,M8,M9,M10组成的比较器本身没有hysteresis。要想有hysteresis,你必须设计由正反馈组成的迟滞比较器。一般迟滞可以做到1mv-200mv是没什么问题的,不知道你要多大的迟滞 (2)M17,M18,M19,M20组成施密特触发器,有迟滞作用(至少几百毫伏),主要用于形成方波 建议:重新设计hysteresis比较器。 |
6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eeunion 于 2005/1/20 14:17:00 发布:
个人意见 好不容易看完了,个人看法,楼主的钻研精神可嘉,但是还需要好好学习。 先指出存在的问题,在图中,我没有找到L10这个端口在什么地方,分析电路,我猜测在和L12对应的那个端口吧?其次,电路图画的实在是太糟糕了,2个K点和2个L20点不是单独的点,因该用联线联起来,不然分析起来比较难看,电路中电流镜的画法也需要改进,原电路中下面关于L21、L10、L5和L2那块话的也非常糟糕。幸好你小子不在我这里,不然肯定把你P死。我简单把这几个模块从新画了一下,这样比较有利于分析 个人分析,这个电路的原理在于L21、L10、L5和L2一起构成一对电平比较组,注意到这里的管子、参数都是对称的(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电路图重新画一边),如果L21=L5,这时候K点和L20点的电平相对高低就由L10和L2的高低决定了。同理可以推出当L10=L2的时候,L21和L5决定K点和L20点的电平相对高低。K点和L20点的电平相对高低由后面的运放来放大,输出控制M10和M11管子。注意到M10为PMOS管,M11为NMOS管子,所以这一路永远关闭,造成A点电压基本上可以认为于VCC非常接近,可以开启后面的M14和M15管。 现在出现的问题在于A点变化过大,个人分析可能是由于运放的增益不够高,造成了M10和M11处在了中间状态,造成了A点电压变化大,一个办法是增大运放的增益,如果一级不行用2级。还有需要注意的是M10用的是正比管,M11用的是倒比管,注意调节一下这2个管子的参数。 以上是个人建议,仅供参考,因为是义工,不拿工资,也就不负责任了,还需要自己好好仿真分析。 最后套用一句原来我的老师的话:欢迎来到模电世界。 |
7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song_yong 于 2005/1/20 14:37:00 发布:
上面的内容中有一些错误 已经更正,见原贴中的附图。应该说是要求时间上的延时,而不是电压上的迟滞。M15应该是N管而不是P管。电路中各个端口都已经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了,请大家再帮忙分析一下。谢谢! |
8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song_yong 于 2005/1/21 0:14:00 发布:
各位大虾请帮忙仔细的分析一下 真的是感激不尽阿 |
9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asunmad 于 2005/1/21 12:13:00 发布:
一点想法 首先,我觉得M10(P管)和M15(图上是N管,但楼主说应该为P管)的类型有些怪,我怎么觉得它们都为N管比较好理解。 下面那几个7/1的管子可以理解为传输管,应该没什么大的问题。 两组数据之间切换与单组数据比较的最大不同就在于比较器输入的共模信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我觉得应该考虑怎么去提高比较器的CMRR。这只需要把上面的核心电路单拿出来分析就可以了,可以把下半部分的开关去掉,把电路简化。 但是怎么提高CMRR,还是大家一起来讨论吧。 我也不能保证以上想法正确,供参考。 |
10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song_yong 于 2005/1/21 13:25:00 发布:
To:asunmad 呵呵,谢谢,其实我上面的帖子对修改的原因说明中已经确认了,M15是N管而不是P管。 |
11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asunmad 于 2005/1/21 13:38:00 发布:
呵呵~~是我看错了 只注意M15应该是……,想当然地把它换了个类型~~~~ |
12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song_yong 于 2005/1/21 14:04:00 发布:
呵呵,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很久了 至今都还得不到解决啊,急啊 |
13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song_yong 于 2005/1/24 13:50:00 发布:
没有人能帮我解决吗? |
14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eeunion 于 2005/1/24 16:44:00 发布:
还没有解决?现在什么问题? |
15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song_yong 于 2005/1/24 17:14:00 发布:
同样的还是延时的问题啊 |
16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缘天剑 于 2005/1/24 17:15:00 发布:
学习! |
17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boris 于 2005/1/28 0:57:00 发布:
把M11去掉试试 最近比较忙,少有时间上这来看。 楼主的电路大致看了一下。要降低A点的变化幅度,可以试试把M11去掉,使M10的漏极直接接地。 |
18楼: | >>参与讨论 |
作者: t14495716 于 2005/1/31 9:10:00 发布:
關注 |
|
|
Copyright © 1998-2006 tgdrjb.cn 浙ICP证030469号 |